1. 當前位置: > 首頁 > 重慶 >

    “里里外外大變樣,住著舒服,不想搬了” 新聞主播與社區群眾共話新舊之變

    本文來源:重慶日報網

    10月12日,新聞主播石三民走進老舊社區改造后的新房子社區,與居民們一起暢談生活新變化。(北碚區委宣傳部供圖)這兩張圖記錄了社區改造前

    10月12日,新聞主播石三民走進老舊社區改造后的新房子社區,與居民們一起暢談生活新變化。(北碚區委宣傳部供圖)

    “這兩張圖記錄了社區改造前后的兩個樣子,大家還能想到有哪些變化嗎?”

    “27棟樓加裝電梯,方便了我們這些輕易不下樓的‘懸空老人’。”

    “新增了停車場、休閑健身設施,活動空間更多了。”

    “以前,想著從小區搬出去,現在想一直住下去。”

    ……

    10月12日,北碚區朝陽街道新房子社區院壩黃桷樹下,“碚·有理”主播宣講團年輕的新聞主播石三民進行了一場特別的宣講。他帶著新聞圖片,和居民們一起“按圖索驥”尋新房子社區的新舊之變,以采訪經歷講述背后故事,暢談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變化,感恩黨的好政策,展望幸福美好未來。

    加裝電梯

    “懸空老人”摁按鈕下樓

    煥然一新的樓棟外立面、平整的社區道路、新修的街區公園和停車場……曾多次到訪新房子社區的記者再次走進小區,還差點以為走錯了路。這樣的感覺,石三民和同事們也有。

    “這張照片拍攝于2019年,再看看最近拍的這張,大家能看出兩張拍的是同一個地方嗎?”石三民拿出兩張攝影部同事拍的照片,一下子把居民們的思緒拉到了改造前。

    新房子社區建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,曾是當地最新最好的國企家屬區。隨著樓齡漸長,這里成了典型的老舊社區。

    “原來提到我們小區,別人第一印象就是又老又舊,還沒電梯,像我們這樣上了年紀的人都不愿輕易下樓。”社區居民夏明剛說,現在裝上電梯,上下樓只需要摁按鈕,自己空了就下樓和鄰居擺擺龍門陣,或到新修的社區廣場散散步,“環境變好了,舒服得很。”

    在新房子社區,住戶中60歲以上老人超過一半。以往因為出行不便,不少像夏明剛一樣的老人輕易不出門,被稱為“懸空老人”。社區加裝電梯后,老人爬樓難、爬樓累問題將得到解決。

    “新房子”變新

    老居民不再想著搬走

    “里里外外大變樣,住著舒服,不想搬了。”70歲的申澤珍上世紀70年代住進新房子社區,一住就是近50年。社區改造前,她盤算著賣掉房子投靠兒子,但社區改造后,她的想法就變了。

    “這可是看得見、摸得著的獲得感!”宣講現場,居民們你一言我一語越聊越興奮。

    “黨的好政策,解決了基層的‘大難題’,社區自2020年啟動電梯加裝,計劃實施33部,已完成27部。”新房子社區黨委副書記王立里說,2021年4月,區里利用城市更新專項資金對新房子實施老舊小區改造。拆違建、修外立面、治理樓頂漏水……每一項解決的都是居民們關心的“痛點”和“堵點”。

    “作為新聞工作者,我和同事們見證了新房子社區發生的巨大變化,既有‘硬件’的提升,也有‘軟件’的升級。”石三民說,新房子社區升級蛻變的背后,折射的是我們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,“不是只停留在嘴上,而是實打實地做出來。”

    社區治理新氣象

    不斷提升居民幸福感

    在老舊社區改造中,新房子社區還著力探索居民共建共治,讓改造成果更加長效。

    過去,新房子社區是一個無物業、無大修基金、無業委會的“三無”小區,為此,社區成立了自治管理服務委員會,充分發揮社區黨員、網格員作用,帶動居民參與社區治理。“社區的事,街坊鄰居們都能說話、話說了能著數。”申澤珍說。

    以小區公共空間改造為例,在改造前,社區組織了居民、社區干部與西南大學園藝園林學院師生和社區規劃師就空間設計、使用等進行了深入交流。最終,改造計劃將專家建議和居民想法結合起來,增添了更多年輕態內容和多元化活動空間。

    申澤珍說,社區改造充分征求居民建議,調動了大家參與治理的積極性。如今,社區的凝聚力更強、向心力更足。老舊社區改造給小區帶來新氣象,大大提升了居民幸福感獲得感。

    據悉,北碚區已完成老舊小區改造項目8個,涉及樓棟152棟、居民4463戶,老舊住宅累計增設電梯343部。“發展為了人民、發展依靠人民、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,新房子的故事是一個生動縮影。”石三民表示,將和同事們用鏡頭和筆桿,不斷見證、發掘和講述身邊的新變化、新故事。

    (記者 王亞同)
    A 一级片一级片